实施特困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工会作为职工之家的职能体现。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困难职工群体的情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帮困救助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在煤矿企业,其高危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服务群体,决定了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困难帮扶救助工作。如何从煤矿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好“送温暖工程”,帮助特困职工渡过难关,更好地维护矿区和谐,是煤矿工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做好煤矿工会实施帮扶工作,就是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现职工的愿望,满足职工的需要,维护职工的利益的具体表现。笔者现就基层工会组织如何做好帮扶工作坦陈己见。
一、充分认识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要性
(一)工会的帮扶工作是社会保障体制的有效补充,是社会帮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做好企业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是企业工会完成社会职能的必然要求,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工会是企业职工依靠和信赖的娘家组织,是职工有困难、有愿望时最愿意倾诉与寻求帮助的地方。因而,工会通过帮扶和救助困难职工更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和稳定的大局上来。
(三)工会的帮扶工作就是坚持不懈地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职工最急切、最盼望的问题,是争取职工信赖、凝聚职工队伍、保证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手段。
(四)工会的帮扶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在帮扶过程中及时送去组织的关心和问候,同时全面了解职工的困难原因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让职工走出困境,让职工群众看到党的干部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作风,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分析当前煤矿企业的几种困难职工群体
总体上讲,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影响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下,在企业工会组织的积极努力下,企业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困难队伍群体越来越小。但另一方面,由于煤炭企业进入新一轮经营困难期,企业困难职工有了新群体,有了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遇天灾人祸,如重大疾病、事故、天灾等,造成经济困难,成为特困职工,是工会的重点帮扶救助的对象;
(二)煤炭的黄金时期,职工因效益好,没有生活风险意识,很多职工超实力花钱导致负债累累,成为贫困群体。
(三)工病亡职工遗属、离退休人员,还有在上一轮困难时期买断工龄的人员,这部分人生活补助低,工资收入低,加之家庭人口多,体弱年老,无力再创造财富,成为贫困群体。
(四)子女在校就学需要定期支出高额费用,以及重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支付大宗医药费,成为贫困群体。
(五)个别特困职工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缺乏竞争意识,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家庭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观而成为贫困群体。
在关心、帮扶特困职工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改变现状,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困境,这是工会组织帮困扶贫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三、走出矿区苦难帮扶工作误区
(一)走出“工伤即是家庭困难”认识误区。
由于煤矿地质环境复杂,生产条件恶劣,工伤事故相对较多。职工出了工伤后,首先就到工会要困难补助,理由还很充分:“我是工伤,我要困难资金。”久而久之,形成了“出了工伤找工会要点困难生活费”,即工伤等于困难的错误认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的工伤工资测算方法,工伤工资较高,甚至比上一年班正常的职工工资还高。因此,工会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伤保险部门联手合作,组建宣传小组,向职工说清政策。同时,利用开办各种培训班、走入班前会讲解等形式,广泛宣传《工伤保险条例》和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让职工明了政策,破除“工伤即是家庭困难”的错误认识。
(二)走出困难职工帮扶“养懒汉”的认识误区。
由于少数职工工作消极,出勤少,工作完成量少,功效低,做一天和尚也不愿撞一天钟,所以工资收入自然低于同班工友。这类消极工作的职工常常找各级组织,说困难原因,谈帮扶条件,求渡“难关”。工会对这类消极工作的职工要坚决捂紧钱袋子,惜分如金。同时充分发挥家属协管会的作用,通过协管员的亲情教育,使消极工作的职工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端正劳动态度,崇尚劳动,以正确的姿态投身于矿区的安全生产建设中。
(三)走出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一刀切”的分配误区。
部分工区工会对困难职工情况不认真调查,按照帮扶资金审批人人一个数,结果受资职工相互对照,彼此攀比,各种怨言此起彼伏,导致好事办坏。所以在困难帮扶资金上必须实行“三优先三资助”:对生产技术骨干、劳动模范、创新型职工优先考虑,经济上多资助一点;对出勤好、工作好的职工优先考虑,经济上多扶助一点;对家庭遭遇灾害的职工优先考虑,经济上多帮助一点。通过帮扶资金的“高”“低”差距和重点倾斜,激励更多的职工尊重劳动,努力工作,创造价值,在矿区内产生强大引领作用。
四、全面推进帮扶工作四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多措并举,扶贫帮困实现常态化。
扶贫帮困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员工群众得实惠一种具体的体现,也是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的有力举措。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工作:一是不断推进扶贫帮困工作常态化。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机制,打破对传统工作运行模式的依赖,实现由春节、中秋两大节日化帮扶向经常化转变,由应急性向常态化转变。二是不断推进扶贫帮困工作制度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扶贫帮困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建立起规范合理的工作机制,制度的制订要规范并具有可操作性,扶贫帮困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杜绝随意性,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不断提高困难员工对扶贫帮困工作的满意度。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这是帮扶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充分运用帮扶工作信息网络和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地困难员工动态情况,正确分析和把握本地困难员工的发展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帮扶,提高帮扶效率,为党政和上级工会组织的帮扶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困难员工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围绕重点,创新思维,扶贫帮困工作实现多样化。
工会组织要对困难员工进行深入调研、走访,认真分析困难户致困的原因,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分别制订出不同的帮扶方案,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帮扶,做到帮扶工作多样化。
在实际工作当中,可做到“四个帮扶”——
帮思想。基层工会主席要与困难员工结对子、交朋友,了解困难员工的思想状况,帮助困难员工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帮就业。由基层工会组织积极了解困难员工的子女就业情况,与矿团委搞好外出就业信息的联系,帮助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解决困难员工子女就业问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走出困境。
帮资金。当员工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候,工会组织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积极给予资金方面的帮扶,使困难员工渡过难关,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帮就医。就是单位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就医困难,需要帮扶的时候,基层工会要在工作时间调整上、陪侍人员的安排上,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
(三)多措并举、开展活动、发挥基层工会主席的积极作用。
基层工会主席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和特点,通过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开展帮扶工作。
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对基层区队中的困难员工由本单位的工会主席进行一帮一,了解其实际困难,并上门帮助解决。对因天灾人祸、子女上大学等特殊困难原因致困的员工,由基层工会主席采取“每位员工多捐一点、获得的奖励多留一点”的办法,为扶贫帮困工作的开展筹措资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开展基层工会主席“三必访”活动。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困难员工的实际困难,变等困难员工上门为上门解决员工困难,基层工会主席组织开展“三必访”活动,即遇到本单位员工有婚丧嫁娶必访,员工生有重病的必访,家庭有矛盾的必访。通过开展“三必访”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员工存在的困难问题,做到了动态掌握,及时处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把扶贫帮困工作作为基层工会工作的一项常期性的工作,工会干部与员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为困难员工及时排忧解难,充分调动了工会主席在扶贫帮困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增进对员工群众的感情,赢得了员工群众的信赖,也进一步改进了基层工会主席的工作作风,提高整体素质,增强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
(四)开展教育,积极动员,形成“困难员工大家帮”的良好局面。
做好帮扶工作,是工会竭诚服务员工群众、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为此,工会组织应把扶贫帮困与广泛发动员工积极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广大员工自觉地参与到扶贫帮困工作当中,在扶贫帮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基层工会组织要在员工中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活动与扶贫帮困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文艺活动、各类知识、困难帮扶等活动送到困难员工当中去,达到凝聚力量,赢得民心,实现共铸矿山和谐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陕西澄城董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