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吃劲”阶段,广大矿业企业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主动扛责,将“主人翁”精神化作一颗颗炽热的子弹顶进战斗的枪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组织连续生产,抓实防疫责任,落细生产措施,确保了疫情防控和稳产高产“两不误”,为打赢这场硬核战争注入强劲动力。
洛钼集团捐赠抗疫物资
“硬核”举措做布局
为做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各项工作,陕北矿业涌鑫公司制订出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返岗返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对返工人员进行摸排,实行“一人一表”登记制度,分批次、分区域有序召回;编制《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复工复产安全技术措施》,扎实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对井上下重点区域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隐患立即整改。该公司在大门口设置24小时防控点,严格出入矿审批、检查、消毒等程序,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每天对人员密集区域按时进行消毒,为所有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48小时以内便可甄别复工人员是否感染病毒,为科学有序生产和职工健康再添新防线。
中煤新集公司抓实抓细分级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实现“零”感染目标;建立疫情防控点“四级联动”体系,认真做好“双四类”人员的排查、统计,重点掌握出现发热症状及密切接触疑似、确诊人员的情况;采取大数据分析和网格化核对方式进行排查防控,加强对返程人员的健康监测,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科学组织打攻坚
兖矿新疆煤化工公司针对甲醇合成氨双系统运行、尿素系统检修改造、疫情防控等各项任务交织的“关口”,通过“下硬招”“出实招”,全力组织连续生产,创造出尿素系统日产1955吨的新纪录。
新疆煤化工公司充分利用检修人员、工器具未进场的时间,与工程公司人员协调联动,提前搭建施工棚,做好检修准备;在安装工器具之初,分专业对现场展开专项检查,确保安全管理贯穿始终;后续施工中,坚持“挂图作战”,采取“两班倒”的12小时工作制,最大程度保证了施工时间的有效利用;在合成塔新内衬组对焊接时,首创了“434”施工模式,按时间节点高效完成了尿素合成塔改造任务。
针对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该公司党委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组成了一支百人“抗疫情保生产志愿队伍”,24小时轮班支援尿素包装、倒运等紧缺岗位,确保“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的身影”,以非常时期“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迎战“非常之疫”;根据气化主力煤的库存、日均运量以及甲醇和液氨库存,动态调整系统运行模式,提高生产组织的灵活性、与煤炭的适配性,确保了尿素系统于2月11日顺利复产,2月26日创出日产1955吨的新纪录。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对安全管理再升级,把“安全隐患零容忍”全面嵌入现场安全管理中,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值班带班制度,雷打不动落实“一周三检查,井上下全覆盖”的安全大检查制度,狠抓薄弱地点、特殊时段、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的管控,确保集中排查、自查自纠贯穿始终,重大灾害治理贯穿始终,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对矿井进行安全生产动态诊断,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自觉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堵塞安全漏洞。
涌鑫公司组织人员,对“一通三防”设施进行专项检查,全面整改到位;对所有入井车辆进行严格细致检查,坚决杜绝“带病”车辆入井;加快推进125207智能化首采工作面的安装、调试,以科技手段助力“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安全发展理念,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大疫面前勇担当
“我们希望向福建近1500名援鄂医疗队员每人每天提供100元津贴,如津贴总额不到1000万元,按1000万元捐赠;如超过1000万元,按实际数额捐赠,直到他们全部凯旋归来。”这是紫金矿业集团向福建援鄂医疗队发出的庄严承诺。
2月25日,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收到一封来自紫金矿业的信,表达了对福建省援鄂最美“逆行”英雄特别的敬意。
据了解,自今年1月27日福建派出首批医疗队支援湖北以来,截至2月24日,已累计派出12批次、近1500名医疗队员分别支援武汉和对口支援宜昌。
疫情发生以来,紫金矿业各地权属企业积极声援驻地疫情防控工作,利用自身采购优势,帮助驻地政府、社区解决了大批防护口罩等防疫物资,已累计捐赠现金和物资约165万元。
洛钼集团充分发挥国际化资源公司优势,打通海外渠道,采购防疫物资。截至目前,共向洛阳市中心医院捐赠医用防护服5000套、N95口罩3万个,向栾川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捐赠医用防护服6000套、N95口罩4万个、医用口罩2万个、医用手套2万双,护目镜1000副,价值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