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大叔能如愿以偿吗?

——美俄冲突背后的能源暗战(下)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4-04-23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页岩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对页岩气资源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的国家。美国本土48个州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美国页岩气未经证实的技术可采储量有15.38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被调查41个国家137个页岩储层总储量的7.8%。

1997年以来,页岩气勘探开发相关技术的突破大幅提高了采集效率,并降低了作业费用。2002年,页岩气水平井开采技术正式实现商业化,大幅提升了页岩气资源的经济可采性,拉开了页岩气大规模开采的序幕。

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美国的页岩气成本仅仅略高于常规气,这使得其成为了世界上惟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根据EIA的统计,2000年~2012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由117.96亿立方米上升至2762.95亿立方米,复合增长率达到30%。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Barnett、Haynesville、Marcellus等优质页岩资源相继开发,使页岩气产量在2006年~2012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8%。

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2%上升至2012年的40.5%。与此同时,常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来自气田的天然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73.3%下降至2012年的43.1%。而美国也于2011年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由此,EIA对美国2035年的页岩气产量预测由2010年的1699亿立方米快速上调至2014年的5238.71亿立方米。而对2035年页岩气产量占比的预测也由2010年的25.78%快速上调至2014年的60.87%。

美国精英们的如意算盘

美国页岩气产量的大幅增长,使美国天然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发生了逆转。美国一改以往天然气大举进口的局面, 石油对外依存度迅速降低。事实上,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也直线下降,2010年美国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只有8000万吨。有关专家指出,在未来的10年里, 依靠页岩气的开发利用, 美国有望实现天然气的全面自给自足,并成为一个超级的天然气输出国家。有美国专家甚至乐观地分析,有了页岩气,美国100年内再无后顾之忧。

但同时,由于页岩气大量增产,天然气价格迅速走低,严重影响到美国其他能源产业的切身利益。自2006年页岩气革命爆发以来,美国增加了157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量,替代了1.11亿吨原油消费、2.56亿吨原煤消费。受其影响的煤炭开采、运输、燃煤火电、煤化工、石油开采、输油、炼厂、石油进口商、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困难重重。不仅美国天然气上游生产商迫切希望将天然气销往国际市场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其他行业也希望将页岩气这个“祸水”引向国外。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动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页岩气开发的热情,波兰、加拿大等国在2007年后相继启动了页岩气开采活动,其他国家也开始积极探明其页岩气资源分布情况,国际石油巨头的加入更是加速了世界范围内页岩气开发的进程。据EIA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间,其对全球页岩气的储量预测由2011年的187.51万亿立方米快速上调至2013年的220.73万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和储量的快速上涨,让全球对页岩气的发展前景由观望态度转向持续乐观,引发了外界对页岩气推动全球能源革命的猜想,并已经动摇了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格局。而这一影响还将愈发显著,进而进一步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据估计,到2018年,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东非和加拿大新建的LNG项目将令全球LNG产量翻番至每年6亿吨。争夺市场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

美国人敏感地觉察到,全球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兴起势必会影响美国天然气进军世界市场的步伐。事实上,就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因克里米亚而冲突得如火如荼之际,美国能源部批准了桑普拉能源公司(Sempra Energy)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卡梅隆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终端。这是奥巴马政府计划进军国际天然气市场以来批准的第六个LNG出口终端。

在美国人看来,缺少能源的欧洲特别是东欧国家是天然气的最佳目标市场,不仅需求巨大、长期稳定,而且价格承受能力更强。欧洲那些原来拥有天然气资源的国家由于受国内天然气田产量日趋衰竭的影响,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度也与日俱增,迫切需要额外的LNG供应来源。

根据市场销售预期,美国新增LNG产量的大部分将在2015年后陆续输往欧洲。事实上,美国能源部从2011年起就批准建设出口LNG到非自由贸易国的出口终端,包括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Sabine Pass和Lake Charles、位于德克萨斯州的Freeport,以及马里兰州的Dominion。美国能源部在去年11月中旬又批准了Freeport的第二个出口终端。据了解,美国这些项目都集中在东海岸。目前,美国能源部的申请名单上还有20多个LNG终端项目等待审批。从2013年起,业界就一直认为,美国将在2020年之前,全面挑战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垄断地位。

中国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云谲波诡的乌克兰危机给美国带来了机遇。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冲突将在帮助美国夺取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既得利益上,添加关键的一分。在美国人的算盘中,如果欧盟在乌克兰冲突中失去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就不得不乞求美国供气,美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强迫欧洲在TTIP谈判中就范,甚至让欧洲将俄罗斯市场拱手相让。而波兰、乌克兰等东欧国家为了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将不得不修改相关法律,大力推动页岩气开发。这又将为具有先发优势的美国企业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页岩气开发商、油田服务公司、装备制造商等都可以从中受益,获得梦寐以求的新市场,并可能重新恢复美国在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可见,美国帮助欧洲国家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是假,唆使和怂恿乌克兰和俄罗斯闹翻,进而刺激俄罗斯中断向乌克兰甚至欧洲供应天然气,进而由美国的天然气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这才是美国精英政治家们处心积虑并志在必得的效果。当然,争夺到欧洲天然气市场还绝不是美国的惟一目的,对美国而言,美元才是其核心利益的核心。而目前能够与美元挑战的只有欧元。如果欧元区的中坚国家为了获得美国的LNG而不得不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那么美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一步强化美元作为国家贸易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彻底控制欧盟的核心——欧元区,重新恢复美国在全球金融界的领导地位。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一个具备“摧毁美国”实力的国家。对于美国来说,夺取欧洲这个俄罗斯传统的天然气市场,还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那就是“切断”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让俄罗斯的经济难以为继,届时普京这个强硬的对手就会倒台,俄罗斯就会进一步崩溃甚至解体。这样,就可以彻底搞垮俄罗斯,一劳永逸地消除俄罗斯这个威胁,从而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军事领域的领导地位。

一盘还需博弈的棋

但是,事情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设计的轨迹运行。

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使美国的“能源独立”成为可能,但目前美国页岩气开采使用的主流手段——水力压裂法的大量运用一方面使页岩气的商业化开采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会对水资源、交通运输、空气质量、地质结构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促进页岩气的开发,美国国会在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案》(Energy Policy Actof 2005),将水力压裂法排除在了美国环保署(EPA)制订的《安全饮用水法案》以外,企业也不需要公开压裂液的化学成分,降低了对于页岩气开发的环保要求。但近年来,页岩气开采可能对于环境的污染、地质结构的改变及对淡水资源的大量消耗等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迫于压力,EPA可能在其《有毒物质控制法案》中提出公布压裂液成分的要求。各个州也开始制定相关法规规范页岩气开采企业的行为。例如,宾夕法尼亚州要求企业对于开采用水进行明确规划,包括用水来源、用水量及对于水源可能的影响等;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和纽约州已将强制公布压裂液成分提上议程;已有29个州对于废液的储存和处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依照美国现行的法律,要真正将能源大规模地出口到欧洲国家,修改法律的工作十分繁琐。尽管将天然气出口到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定的国家会容易一些,但要加大能源特别是页岩气的生产,奥巴马和欧盟领导人还需要思考如何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提供更为强大的独立能源供给,而在这两者之间作出平衡也并非易事。预计未来政策面有进一步收紧可能,这些都会对未来美国页岩气发展形成掣肘。这也意味着,欧洲国家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从伊拉克尚未完全撤出,阿富汗战争也还没有结束,它在中东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力也在逐步下滑。在亚洲地区,其盟国日本开始偏离美国设定的角色,挑起了与中国、韩国的对立,极有可能擦枪走火……可以说,美国目前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俄乌冲突正是美国所期待的,但奥巴马深知目前还不到美国占领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时候,此时“与俄罗斯人开战是不妥的”,因此,美国更希望把乌克兰危机限制在政治、外交层面。美国人深知,如果现在让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把俄罗斯逼入死角,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会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一边,直接损害其自身的长期地缘政治利益。

在目前的形势下,美国推翻普京也是不可能的。分析人士指出,克里米亚其实不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利益的全部,一个完整、稳定、走亲俄路线的乌克兰才最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何况,俄罗斯有5条天然气管道要经过乌克兰将天然气输往欧洲国家。下一步,普京可能还有更让西方国家头痛的棋局。事实上,现在已有很多乌克兰人开始担心,对于普京来说,克里米亚恐怕只是一道“开胃菜”,东乌克兰地区才是其渴望的“正餐”。而正是由于在乌克兰危机上态度强硬,普京在国内的民众支持率一路飙升,已达75.7%,创下5年来新高,而在此前,其支持率因俄罗斯经济疲软和腐败蔓延已持续走低。所以,现在很难判断普京会不会挟超高人气,得陇望蜀。

至于天然气市场,俄罗斯早已布局在先。事实上,面对欧洲市场意欲逃离的现状,俄罗斯正在积极缔结东方战线,此前两大俄罗斯能源企业就已与中国及印度洽谈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巨额协议,倚仗欧洲能源进口的俄罗斯或将掌能源出口之舵驶向东方。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认为,东亚能源需求旺盛,必然成为俄战略转移能源出口方向的第一目标。即便是有朝一日欧洲国家放弃从俄罗斯进口而转向美国进口,无论是通过早已铺设好的管道加大对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出口,还是扩大向韩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出口,都足以弥补停止向欧洲国家输出天然气造成的损失。再说,从欧洲国家的角度考虑,停止从俄罗斯进口造成的损失恐怕也不是短期内能够消弥的。其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进入恶性循环,很难断定谁是赢家。

所以可以这么说,美国的谋算可能是精妙的,但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