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生产目标上,我们追求零死亡”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5-03-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被提升到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也提出,要全方位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日前举行记者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栋梁在就“强化依法治安、加快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也借机晒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煤矿连续23个月没有发生特大事故

杨栋梁用两组数据的对比来说明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大有好转的事实。2002年,煤炭产量是10亿吨,重特大事故是75起,因矿难死亡7000人;2014年,煤炭产量增加到38.7亿吨,重特大事故14起,事故死亡931人。事故发生率下降了81%,死亡率下降了86.7%。一次伤亡在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005年发生了11起,2014年是0起,百万吨煤的死亡率从5.8下降到0.25,下降率95.6%。

“但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还是依然严峻和复杂的。每减少一个人的死亡,我认为这都是硬成效,但是只要还有人死亡,这就是问题,就是差距,我们就是要追求零死亡。”杨栋梁表示。

分析这成绩背后的原因,杨栋梁认为,这源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去年世界的煤炭产量是79亿吨,我国是38.7亿吨,接近一半。目前我国有11000个煤矿,有580万名煤矿工人。如果按三班倒的话,每时每刻都有近两百万人在地下巷道里作业。所以,安全生产问题是煤矿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也是全国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抓好煤矿安全生产。”

他介绍说,为了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采取了“七措并举、四轮驱动”的举措。七措并举的第一条就是整顿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近几年,大约关闭了3000多处小煤矿。第二条是严格煤矿的准入,特别是对规模小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严格上只做减法。第三条是强化瓦斯治理。瓦斯必须抽采达标后才能动工。第四条是加强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现在全国的煤矿,特别是大型煤矿,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95%。对具备条件的小煤矿也要推行机械化;不具备条件的,要千方百计地退出。要抓住机械化、自动化不松手,最终还要向智能化方向努力。第五条是隐患排查。对隐患要早发现、早整改、抓预防、抓治本。第六条是打击煤矿非法违法开采,超层越界、弄虚作假等。第七条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

“事故是不是减少了、生产是不是安全了?我们要求,工作只有落实了才叫真本事,抓出效果才叫真本领,说别的没有用!”杨栋梁说,对于工作的落实,国家安监局要求必须拿成效说事,还专门为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制定了四套办法。第一套办法,抓矿长。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就是矿长,制定了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的七条规定,共188个字。“这很简单、很好记,比发一摞文件都管用。”杨栋梁说。第二套办法,抽出领导、干部下基层与矿长当面谈心对话,激发保护矿工的责任感。“去年2000多名干部与矿长普遍谈了一遍,实打实、硬碰硬。”第三套办法,抓重点县。“全国1700个县有煤矿,但是我们统计了五年,把出事故最多的50个县拿出来,由国家层面直接抓,省、市、县配合,效果很好。这50个县去年一年事故大幅度下降,有十几个县是零死亡。”第四套办法,认真查处每一起事故。“以事故为案例,在全国范围进行警示教育。这叫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要把历史上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对待、把隐患当事故来对待、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对待。”

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难点在哪里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让高危的三类煤矿尽快退出。”杨栋梁介绍说,小煤矿、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这三种矿井的事故占整个煤矿事故总数的60%,而产量只占不到30%,采收率低,且煤含硫分高,特别是西南地区的煤,燃烧排放物容易形成腐蚀性强的酸雨。这些煤矿要逐步退出,这对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加有益。

杨栋梁表示,国家安监局将联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环保部,针对不符合开采条件的煤矿采取退出机制,并做好补偿工作和职工的安置工作。

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对于近些年涉及安全生产事故的数据,杨栋梁了然于胸。“在这里我给大家透露几个数字,2002年全国的事故起数是107万起,去年是29万起,下降率是70%多。再有,2002年各类事故死亡总数为14万人,去年是6.6万人,这个下降幅度也比较大。重特大事故2002年是128起,去年是42起,下降的幅度也是比较大的。相对国际通用的四项指标,即亿元GDP的死亡率、十万人就业的死亡率、道路交通的死亡率、百万吨煤的死亡率,我们的下降率都在80%以上。”

有成绩,也有困难。杨栋梁表示,目前,安全事故的总量还比较大,隐患比较突出,安全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安全保障能力还比较差。“我向大家说得具体一点:目前全国有2.6亿辆机动车,3亿名驾驶员,每天在公路上出行的是1亿人;火车每天开动3000对客车,乘坐火车的有1000万人;航班每天有1万架次,100万人在天上飞;我国现在是全世界地铁规模最大的国家,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3000多千米,每天有4千万人次乘坐地铁;我国还有100多万个工地,每天有4000万名劳动工人作业;除了煤矿580万名矿工以外,还有将近7万家非煤矿山的300多万名矿工,加在一起是800多万人,每天在地下巷道里劳动;我国有12万千米的油气管线埋在地下,随时都有泄漏出现事故的可能;每天有2.5亿吨的危险化学品在路上运行。此外,还有“五小”:小煤矿、小化工厂、小水泥厂、小钢铁厂、小炼油厂。这些都是高危行业,事故多发、易发。”

杨栋梁进一步表示,解决这些问题,要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落实安全生产法,依法治安;三是靠科技支撑,走科学化、机械化的道路;四是改革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的方式,向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和监督方式努力;五是要下大力气排查隐患,整改,抓预防、抓治本;六是针对安监队伍、煤监队伍,强化自身建设,同时要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的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如何建立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都提到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而这对于矿山企业,特别是安全事故高发的煤矿企业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对推动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杨栋梁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份已经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五覆盖”。下一步要由三级拓展到五级,从县级拓展到乡镇、村庄。同时,还要求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要同责,所有企业的领导都要一岗双责。任何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的企业,都要有安全机构和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企业要定期向董事会和上级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油气管道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国务院安委会去年公布了我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的时间表。到2017年9月,所有的隐患才能整治完。那么油气输送管道面临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如何拆解这些安全隐患呢?

杨栋梁表示,油气输送管道面临的隐患总体有三种:一是属于占压,安全距离不够,有交叉穿越。二是地面施工造成的油气输送管道被乱挖、乱建、乱钻。三是人为故意破坏,凿孔盗油。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排查出的2900个隐患进行梳理,并分成若干类,督促企业和政府整改。目前已经整改了60%,还有40%的隐患是很难啃的“硬骨头”。杨栋梁表示,排查和整改情况将在网上公布。

新常态下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欠账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的转换对安全生产摆位的提高是有利的。对此,杨栋梁称,结构调整是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特征,安全生产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调整,要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比如部分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小煤矿必须关闭和淘汰。另外,发展速度的换挡、趋稳,对压缩安全生产的风险是有利的。

杨栋梁表示,经济下行对维护安全生产也有挑战。企业效益差,就会影响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也是很可怕的,我们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的问题上要保持头脑清醒,安全生产投入决不能欠账。”他强调,在创新驱动大环境下,维护安全生产,不能忽视小微企业,特别是行政审批下放和取消以后,监管要跟上,同时还要弥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