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辞:
曾经,说到中国的稀土时,人们认定的一个死理是,中国稀土,尤其是轻稀土,只有包头一地独尊华夏。但是今天,人们说起稀土,就自然而然会说起北有包头,南有四川。这要归功于一○九地质队,他们在四川冕宁发现了中国第二大轻稀土矿——牦牛坪稀土矿,从而改变了中国稀土的分布格局,填补了中国南方无轻稀土的空白。在漫漫找矿途中流下的汗水,终于在矿石闪耀着的晶莹光芒中化作彩虹,照耀在每一位地质工作者的脸庞上。一切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伟大的地质事业,一○九地质队,这是一支找到了大矿并在不断找到大矿的前行中的地质队。
感言:
战略决定战役,人品决定矿品。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能够找到大矿,是因为我们本身也是一座大矿,诚实、执着、奉献充溢着我们的血脉、我们的神经、我们的情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的,一○九地质队不仅是一个已经找到大矿的地质队,而且是一个不断找到大矿的地质队,更重要的是,一○九地质队是一个还将找到大矿的地质队! ——四川省地矿局一○九地质队队长 罗其标
观察透视:
2010年,一○九队完成牦牛坪稀土矿补充勘探工作,查明稀土氧化物(REO)储量317万吨,几乎相当于原查明储量的2倍。以新的实物工作为依据,预测矿区远景资源量为538万吨;2012年,完成三分岔河稀土矿详查,查明稀土氧化物(REO)储量64万吨,将矿区原查明的稀土储量提高了43倍多。根据最新工作进展,同时预测矿区还有180万吨的资源远景;2013年,完成德昌稀土矿3号矿体的详查工作,查明稀土氧化物(REO)储量98万吨,仅用一个矿体就再造了一个原来的德昌稀土矿。根据最新研究,同时预测矿区还有500万吨左右的远景资源量。在最近5年里,一○九队累计查明的稀土储量达到了479万吨,几乎是前25年查明储量的2倍。
如果找到大矿,是地质队的光荣,那么找到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土大矿,当是地质队莫大的荣耀了!全国3000多家地勘单位中,四川省地矿局一○九地质队就是这样一支尊享莫大荣耀的地质队。正是他们,在四川冕宁发现了中国第二大轻稀土矿——牦牛坪稀土矿,从而改变了中国稀土的分布格局,填补了中国南方无轻稀土的空白。而在最近的5年里,他们又将战果扩大,实现了稀土储量翻番,从而使自己的名字有了更多更深的内涵。
好名声结好人缘,好人缘来自硬品牌
“我不管走到哪里,都敢说我们一〇九地质队是一支找到大矿的地质队。”满脸睿智并充满自信的一〇九队队长罗其标如是说:“强化找到大矿这个身份识别,不是为了别的,只是要坚定我们自己的定位,只是时时提醒我们自己,肩上扛着为国找矿的神圣责任。”
“一个找到大矿的地质队!”罗其标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妄夸海口,业界之所以能竖起大拇指毫不含糊地认可他们,是因为有一组大数据提供了坚强的支撑——稀土1218万吨、铁矿5594万吨、铅锌矿510万吨、铜矿67万吨、金矿33吨……保守地估算,这些矿产的价值高达2万多亿。一位地质专家评价说:“看看那些成果,你不得不承认一○九地质队是一个找到了大矿并在不断找到大矿的地质队。”
国际矿业大会,一○九队数次参加,而且每次都会有主题。有一年,一○九队没有出席在天津举办的国际矿业大会,但有不少的代表却在大会上寻找打听一○九地质队,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一个找到大矿的地质队”的烙印了。也由于品牌宣传的不胫而走,青海、新疆等地的矿业公司曾专门派人不远千里前来一○九地质队寻求合作。仅2012年,在青海就有十余个探矿权是以一○九地质队作为勘查单位的。一些因矿业权转让而想使用新的勘查单位的老板,在了解到一○九队是一个能找到大矿的地质队后,不仅继续与一○九队签订了合作合同,甚至还把其他探矿权的勘查单位都一起变更到一○九地质队的名下。
在一○九地质队的网站上,有一张格外扯人眼球的题图:苍茫大地,蓝天如洗。一群身着登山装,手拿地质锤的地质队员正迈开大步,坚定执着地走向含黛的远山……
是的,一○九地质人就是这般执着、这般激情、这般豪迈地奔波在漫漫征途上。
五年新增稀土500万吨,为找矿突破再立新功
不必让时光倒流得太远,即使回溯到短短20年前,说到中国的稀土,人们认定的一个死理是,中国稀土,尤其是轻稀土,只有包头一地独尊华夏。
“但是今天,人们说起稀土,就自然而然会说起北有包头,南有四川。”一○九地质队队长罗其标说:“四川在轻稀土领域能有这样平分秋色的地位,能够成为一匹呼呼生风的黑马,与包头形成遥相呼应格局,一○九地质队功不可没。”
找矿,找大矿,其实也是有缘分的。在四川省地矿局30家地勘单位中,只有一○九地质队与稀土矿一往情深,缘定终身。自1964年建队以来,一○九队全体职工就栉风沐雨,爬冰卧雪,以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为己任,用“矿”的瑰丽与璀璨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传奇。1985年,一○九地质队发现了名列全国第二大轻稀土矿、第一大轻稀土独立矿床的冕宁牦牛坪稀土矿,而后经过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查明的稀土氧化物(REO)储量达到176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由于稀土矿不可言说的国际地位,这一重大发现,可以说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发现矿藏,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扩大战果,必须咬定青山不放。罗其标队长如数家珍:“从1984年到2009年,经过25年工作,一○九队在从冕宁到德昌成矿带上,除冕宁牦牛坪外,还先后在冕宁查明了三岔河稀土矿、羊房沟稀土矿,在德昌查明了大陆槽稀土矿,累计查明的稀土氧化物(REO)储量达到259.45万吨,从而使四川成为我国除包头外第二大轻稀土资源所在地。”
愈战愈勇,渐行渐远。2009年后,一○九队积极响应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他们以原有稀土矿深部和外围为主战场,将他们找大矿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找矿成果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2010年,完成牦牛坪稀土矿补充勘探工作,查明稀土氧化物(REO)储量317万吨,几乎相当于原查明储量的2倍。以新的实物工作为依据,预测矿区远景资源量为538万吨。2012年,完成三分岔河稀土矿详查,查明稀土氧化物(REO)储量64万吨,将矿区原查明的稀土储量提高了43倍多。根据最新工作进展,同时预测矿区还有180万吨的资源远景。2013年,完成德昌稀土矿3号矿体的详查工作,查明稀土氧化物(REO)储量98万吨,仅用一个矿体就再造了一个原来的德昌稀土矿。根据最新研究,同时预测矿区还有500万吨左右的远景资源量。
如果算笔总账就会赫然发现,在最近5年里,一○九队累计查明的稀土储量达到了479万吨,几乎是前25年查明储量的2倍。
如果再算笔经济账,自成立到现在,一○九队探获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已超过2万亿元。其中,仅稀土一个矿种,即使按目前低迷时期的价格算,其潜在经济价值也达到1万亿元。
2014年12月,一媒体记者听人说起一个找到大矿的地质队——四川省地矿局一○九地质队后,便专程前往,一探究竟。在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后,这位记者由衷感到,一○九队不仅是一个“找到大矿的地质队”,而且是一个“一再找到大矿的地质队”。其采写的长篇通讯《打开四川稀土大门》,被国内多家知名网站第一时间转发。
战略决定战役,思路引领突破
短短5年时间,何以找出几乎前25年总和两倍的稀土储量,一○九地质队借助的是什么密门绝活锦囊妙计呢?
罗其标队长告诉记者:“一是战略上的调整,把稀土勘探从矿点到矿区,再跳出矿区范围,进行区域性的战略布局;二是理论上的创新,在找矿理论上把稀土矿的成因从简单的岩浆热液型,提升为与攀西大裂谷相关的构造成矿;三是工作模式上的创新,通过与大公司、大企业合作,大手笔、大投入、大规模,做大稀土勘查事业。比如我们与世界500强江西铜业集团在稀土勘查上的合作,一次性投入数千万元,几十台钻机同时开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探明了相当于6个大型稀土矿的储量,再一次用实践证明了一〇九地质队的确是一个能找到大矿的地质队。”
刚过不惑之年,但已满头白发的总工程师范勇回忆说,一○九队自1984年后,一直致力于四川稀土找矿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有关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一个接着一个的重大突破。
“有了这些认识,就像掌握了打开四川稀土矿大门的金钥匙,稀土的宝库被我们一一洞开。”范勇用两个认识提升的事例,介绍了用大思路进行科技创新的魅力。
关于稀土成因的认识,一○九队原来一直认为,四川稀土为岩浆热液成矿,仅仅与岩浆活动有关。因此,找矿过程中一直以冕西地区为重点、以碱性杂岩为找矿标志。进入新世纪后,一○九队技术人员根据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将这一认识提升为与攀西大裂谷有关,属于构造成矿。而攀西大裂谷从冕宁向南经德昌一直延伸到云南楚雄,裂谷宽平均20千米、长达到400多千米。这一大思路形成后,一下就将找矿空间扩大了成百上千倍。
“去年3月,一位投资人就通过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在对楚雄一个矿点的样品分析中就发现了稀土,而且品位不错,希望我帮忙把关。”队副总工程师兼总工办主任杨柳在旁边补充说。
在找矿标志上,一○九队原来认为,找稀土矿,就必须同时找到杂岩体、合适的构造和成矿母岩,并将其总结为“三位一体”标志。随着持续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九队技术人员发现,四川一些稀土矿并不具备“三位一体”的特征。于是,他们勇敢地进行了自我否定,认为稀土成因为活性流体的幔源碱性岩浆热液在地表浅层合适构造部位内成矿,只要构造带上有成矿母岩――喜山期碱性杂岩和合适的构造空间就能成矿。
这一大思路同样大大扩展了稀土的找矿空间。因为在攀西裂谷带上,适合这一条件区域广泛存在。
大思路带来的是大成果。仅用5年时间,一○九队就在几个老矿区找出近500万吨的稀土,用实践向人们描绘了大思路创新的魅力。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近500万吨还是按目前稀土价格低迷、经济开采的边界品位1%圈定的。如果按我国相关规范中规定轻稀土边界0.5%来计算,这一数据还可能增加一半以上。
大思路的魅力除体现在能找到大矿外,还体现大投资效益上。
以四川冕宁牦牛坪找矿成果为例,投资方在这一项目中总共投入勘查资金3700万元,一○九队查明的稀土氧化物(REO)是317万吨。这就是说,业主只需投资11.67元,一○九队就能找出1吨稀土氧化物。如果稀土价格稍涨、圈矿品位下降到0.5%,勘探成本会降至每吨8元,而仅仅60%品位的稀土精矿的价格高的时候超过10万元/吨,最低也近3万元。
战略思路导航,科技创新驱动,稀土找矿的前景看好柳暗花明。毋庸置疑,随着攀西裂谷构造带上稀土找矿突破的更多出现,一○九队大思路进行科技创新的魅力也必将更迷人,一个稀土王国的横空出世值得期待。
人品决定矿品,精神塑造丰碑
一〇九地质队找到那么多的大矿,就找矿手段而言,他们并没有使用多少高科技,多少新设备。而更多依靠的是传统的手段,是罗盘、钉锤、放大镜。何以能找到大矿,记者不能不从一○九地质人的品性上去寻找深层次的原因了。
温文尔雅的党委书记贾永林,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一○九队有一支坚守找矿阵地、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而是给我们讲了两个小故事。
有一年,一〇九地质队角逐的某省一个项目,比选时,旁落入一低价中标单位。后来,这家承担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了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工程被迫搁浅,甲方不得不重新物色施工单位,非常诚恳地找到一〇九地质队。一〇九地质队明知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但还是不计前嫌,勇敢地承接了下来并交出了圆满答卷。甲方一位负责人事后坦言:“一是我担心一〇九地质队会不会接手这个项目;二是我担心一〇九地质队能不能完成这个项目。现在看来,一个找到大矿的地质队,就是具有一般单位所不具备的大气,之前我确实是多虑了。”
2014年1月13日,江西铜业集团(简称江铜)香格里拉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维正一行不远千里,专程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了一〇九队队长罗其标的手中。锦旗上“雪域高原雄鹰地质探矿尖兵”十二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原来,一○九队为该公司承担的香格里拉子尼铜多金属矿勘探项目,从2013年3月19日进场,4月17日正式开钻,40多人的地质技术团队挥汗如雨,30多台钻探设备昼夜轰鸣。他们在施工中克服了山高坡陡、工区缺水、搬运困难、大雪封山、水管冻裂等重重困难。截至2014年1月5日,该队共完成钻探任务33370.49米,超额完成原合同计划11620.49米。刘维正认为,该项目是江铜集团运作矿山以来,单矿点、单年度完成任务最好的项目,同时也是云南省整个地勘行业有史以来单矿点、单年度完成任务最好的项目。近年来,一○九地质队与江铜合作完成上千万元的大项目已经是第四次了。而子尼项目,最终完成价款超过5000万元。
何为人品,在贾书记看来,一个地质队员的品质包括:道德品质、职业品质、技术品质。技术品质也许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在短期内立竿见影得以提升,但是一位地质队员的道德和职业品质,则需要一代一代言传身教薪火传承,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淀。
“还是从稀土说开来吧!”贾书记的表情有些凝重:“发现稀土,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以说一代代一○九地质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对稀土矿的认识凝聚了一○九队一代人的智慧,队原总工程师蒲广平、蒋明全,以及已经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杨光荣、陈丛德、杨寿清等就是一○九队人的典型代表(注:四川省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床获地矿部找矿二等奖,获奖名单:蒲广平、蒋明全、杨光荣、陈丛德、杨寿清)。正是蒋明全等这一代地质人历经千辛万苦,在冕宁县境内牦牛坪矿地区最早发现了稀土矿信息,才催生我国第一个独立轻稀土矿床——牦牛坪稀土矿的诞生。随后,又将对稀土的探索由冕宁南移到德昌,指导年轻一代一○九地质人发现了德昌县大陆乡稀土矿。”
“用找矿成果来表达地矿人对祖国的爱”。蒋明全被媒体评为建国以来四川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以蒋明全为代表的一○九队人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也用行动影响了一○九队的后来人,使这种坚守奉献传承下来,成为找大矿不竭的精神动力。
“队现任总工范勇就是在前辈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九队中新一代地质人的代表。”尽管已升为队总工程师,但生性乐观、工作严谨,对地质工作有近乎执迷的热爱的他,仍喜欢人们叫他“胖哥”。当同事给他算账,说他一年几乎有半年以上是在项目上、在野外时,他却呵呵笑着说:“搞地质的,不在野外跑算什么地质工作者嘛。”
就是这样一位“胖哥”,在2012年队属地矿公司的冰山项目遇到技术难题、工作进度停滞不前时,他跑到位于海拔5000米的冰山现场一呆就是3个月。当技术难题解决回到队部时,体重较上山前竟然掉了30多斤,以至于许多同事第一眼都不敢确认是他。
“可喜的是,一○九队人的坚守奉献得到了不间断传承。”贾永林说完,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一○九队乐于坚守奉献先进群体来:有连年坚守西藏阿里地区国家区调项目的二级单位总工范国强,有默默无闻长年在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叶凡忠,有省局十佳优秀青年、生产安全专家型人物张兴文……
在一○九地质队的采访,记者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惬意,那不是什么采访,那其实就是在一○九地质人餐风饮露孜孜以求无私奉献建构起来的矿产王国里流连忘返蹀躞徜徉。对一○九地质队,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重新定义:
一个已经找到大矿的地质队!
一个不断找到大矿的地质队!
一个还将找到大矿的地质队!
编辑辣评:
在与青山作伴,绿水为邻的漫漫找矿之路上,有这样一支地质队伍,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只为心中坚定的“找大矿,不断地找大矿”的信念,为国家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刷新了一项又一项找矿纪录。愿这支队伍——一○九队永远保持这颗赤子之心,在找矿之路上越走越远。
牦牛坪稀土矿全景
罗其标队长在野外考察(攀枝花整装勘查项目)
江铜赠送锦旗(云南子尼项目)
野外工作(青海项目)
野外采样(三岔河矿区工作图)
观测岩芯(子尼项目)
牦牛坪矿区钻塔一景
地矿豪情
途中小憩(青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