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在这里,活跃着一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拓展海外、求实创新的有色地质勘探队伍,这就是有着60年历史、在全国享有“找矿大局”称号的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该局现有二级单位11个,其中有9个甲级地质勘查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南14个地州市;拥有地质勘查类资质(甲乙级)54个,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3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8个;现有职工75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00余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2000余人;拥有资产总额16亿元,各种主要用于找矿生产科研设备仪器3000多台套。
艰苦创业篇
新中国成立之初,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深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而工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充足的矿产资源供应,就会变成无米之炊。具有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地质找矿事业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曾发出了“开发矿业,大打矿山之仗”的号召,一大批有志青年、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加入到新中国自主探矿的新征程。1953年,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的前身——国家重工业部“中南地质勘探公司”组建成立,承担着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的地质找矿重任。
1956年,中南地质勘探公司更名为冶金部地质局湖南分局,1989年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湖南地质勘查局。2000年,按国务院要求改由湖南省属地化管理,更名为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虽经多次改革变迁,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有色地质勘探人奋进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
60年来,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勘探、评价了43个矿种,共发现了237个大中型有色、黑色、贵金属矿床,为湖南提供可开采矿产基地188处,有30处成为湖南重要的矿山生产基地,创造潜在价值30000多亿元。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锑矿基地——锡矿山锑矿、我国特大型铅锌矿基地——水口山铅锌矿、被世界地质界称为多金属找矿的“教科书”且取得我国找盲矿技术杰出成果的康家湾特大型铅锌金银矿以及宝山铅锌银铜矿、香花岭锡矿、瑶岗仙钨矿、川口钨矿、界牌岭萤石锡矿、湘西金矿、龙山锑金矿、渣滓溪锑矿等一大批大型矿床。
特别是该局挽救了水口山、锡矿山、宝山、香花岭等一大批具有数十年到上百年开采史、濒临关闭和破产的老矿山,并使其“返老还童”。
例如,百年老矿水口山解放前一直被认为是开采量不足30万吨铅锌的矿床,到1955年该局接手工作时只余下不到2万吨的储量。通过科技引领和艰苦探索,该局不断取得找矿突破,先后在水口山找到11个矿床,提交详查金属储量:金102吨、铅锌249万吨、银2400吨、硫铁矿3500万吨,并控制金远景资源量210吨。
“世界锑都”锡矿山也是百年老矿山,1956年该局首战飞水岩,至1966年累计探获详查以上储量83万吨,使矿山重现生机。1967年,该局再战童家院,至1990年又新增详查以上储量40万吨,为矿山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保障。1990年以后,开展“二轮找矿”工作获得资源储量20余万吨。
目前,湖南共有41个矿种居全国前5位。其中,钨、铋等11个矿种居全国首位,锰、钒、锑等8个矿种居全国第2位。在湖南现已探明和开采的大中型有色、黑色、贵金属矿床中,90%为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发现并完成最终的地质勘查工作或补充勘查工作。该局所提交的主要矿种储量占全省总探获储量比例分别为钒93%、锑91%、岩金80%、锡70%、铝70%、银52%、锰52%、钨50%、铅锌50%,为湖南赢得“有色金属之乡”美誉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湖南部分矿种保有储量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1年,国务院在全国1000多个地质队中评选了41支“国家功勋地质队”,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就有3支地质队获此殊荣。
创新发展篇
从中央下放到湖南管理以来,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秉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积极融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主动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把地质找矿作为“立局之本”放在发展的首位,把工程施工业、地产物业作为延伸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及时提出了“队为基础、局为单元、因势利导、资源重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科学发展思路,按照“一城一队、一队一楼、一局多矿”的原则,采取“整合、聚集、优化”等具体步骤,做实、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大地质矿产、大工程施工、大地产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地质矿产业不断取得新成果
据我国权威地质专家们论证,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量不到总储量的1/3,湖南也是如此,已探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大多为露头矿和浅部矿,湖南成矿地理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随着找矿认识的不断提高、找矿理论的不断突破、找矿装备的不断更新,该局按照“综研申登一批、并购合作一批、设立勘查一批、开发经营一批”的“四个一批”地质找矿开发整体思路,积极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一是立足湖南,大力实施矿产资源能源保障工程。2003年以来,该局累计承担了以湖南为重点的国家地质勘查项目178个,共探获资源储量锡44万吨、铅锌478万吨、钨22万吨、金67吨、钒465万吨、银3500吨、锑15万吨、铜56万吨、铍4万吨、钼5万吨、铷3万吨,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新的资源量创造潜在价值1200余亿元,累计超过10000亿元,有效地缓解了湖南省的资源供需矛盾。其中,香花岭-荷花坪多金属矿探获锡32万吨、铅锌11万吨、银166吨,取得新类型锡矿勘查的新突破;临湘市虎形山钨多金属矿普查获重大成果,探获钨20万吨、铍3.7万吨、银524吨,为湘东北地区近年来找矿惟一突破的超大型钨、铍矿床;古丈县岩头寨矿区钒矿项目仅用11个月时间完成了普查及详查,共探明钒资源量335万吨,形成了快速突破、快出成果的典型模式,为经济相对落后的湘西引来了“金凤凰”。同时,老矿山深边部找矿获重大成果,共探获资源量铅锌152万吨、银1650吨、硫300万吨、铜11万吨、锑10万吨,延长了宝山、康家湾、锡矿山、湘西金矿等老矿山几十年的开采寿命。此外,该局还加强找矿规划和综合研究,精心修编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长期勘查规划,将全省划为22个成矿区带、52个找矿远景区、92个找矿靶区、13个整装勘查区;制定了铁矿专项找矿规划,根据全省磁异常、铁矿床分布及典型矿床特征,提出了汝城大坪、江华码市等6个重要铁矿找矿预测区。该局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积极推动落实“气化湖南”的战略部署,在湘西开展了页岩气的地质勘查。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保障湖南省有色、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面向全国,认真落实部省联动找矿机制。按照国土资源部和湖南省政府对找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危机矿山、重要成矿区带、第二开采深度(千米)探测找矿三大工程。该局分别在西藏、新疆、青海等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开展了20多个矿区的找矿工作,发现了一批资源前景看好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同时,先后与加拿大普林赛斯公司、TVI公司、中国保利、中国五矿、辰州矿业、西部矿业、华东有色、铜陵有色等大型矿业企业进行了成功合作,共同投资勘查开发了一批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资源基地;与五凌电力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参与国家建设项目,长远规划页岩气等新能源勘探开发;与中南大学建立了“矿产资源勘查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合作事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三是拓展海外市场,建立海外铁、铜、钴等重要矿种的勘查开发资源基地。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先后和中冶、五矿、中建等国有大型矿业企业以及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合作,在澳洲、非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目前,已形成了以“中澳江山资源有限公司”为基地辐射带动澳洲、以“湘色巴西矿业有限公司”为基地辐射带动美洲的海外矿产地质勘查开发格局。
工程施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所属的中南建设集团和湖南湘江工程建设等单位先后参与了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内蒙古、云南、重庆、四川、宁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0多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跨海跨江大桥等百余个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在BT、BOT项目上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地产物业取得可喜成就在地产物业开发方面,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按照“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运营好”的“四好”原则,把切实解决好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首位,集约用好土地资源,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和地勘单位基地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全局兴建了保障性经济适用住房3000余套,30余万平方米。其中,长沙总计建房1415套,解决了在长沙的6个单位的职工住房特困问题,实现了职工住房由“无房到有房、危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的安居工程目标。与此同时,新增土地资源近600亩,全面启动了郴州、衡阳、株洲、湘潭、湘西和长沙等地勘队的基地建设,兴建了有色地勘产业大厦、江山资源大厦、鑫海大楼、富都酒店、六合酒店、湘西王等七栋大楼,形成了“一队一楼、一队多楼”的新局面,使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切身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地质找矿取得的巨大成果赢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和“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土资源部授予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找矿成果奖40多项。
再造辉煌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特别是矿产资源能源在全世界洲际、国际之间分配不均的事实客观存在。所以,不确定中可以确定的是我国资源能源供求矛盾突出而导致对外依存度高的现象也将长期存在。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矿产资源保障工作。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就地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地勘单位肩负的历史重任越来越大,地质勘查工作迎来了大有作为的第二个春天。
湖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地质找矿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明确指出: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尽快启动部省联动找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以锰、铜、铅、锌、钨、锑、锡等急需矿种为重点的省内勘探找矿力度。大力推进“气化湖南”,加快湖南煤层、页岩、砂岩“三气”新能源和稀有金属的勘查工作。特别是2011年在该局工作汇报材料上亲笔批示:“积极支持与扶持地勘单位为我省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肇雄明确要求该局发挥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直部委厅局对有色地质勘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广大干部职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铿锵征程六十载,踏遍青山铸辉煌。面向未来,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的总目标,积极投身于我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