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辞:
余秋雨曾经在看过西北特别是新疆的胡杨树后诗兴大发,脱口吟了两句成色不错的诗:“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而由这两句诗,我们联想到了新疆煤田地质局下属的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
对于一个人来说,55年,足够他阅尽人间悲欢离合、沧海桑田。一六一队自成立至今也正好是55年。据不完全统计,近半个世纪里,一六一队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员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1000多亿吨,累计提交大中型勘查报告300余份……55年的光阴,凝结了一六一队人全部的青春和热血,所有的光荣与梦想;记述着一六一队人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传承的坚毅和不屈。
西出阳关,漫漫征程,金戈,铁马,大漠,孤烟……历史无法还原,沧海已成桑田。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尽心尽力、默默无闻、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如胡杨的品质一样,让我们肃然起敬。但我们想像得到:一六一队人的那种信念,那份坚守,一段演绎了55年的故事,足以凝结成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感言: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队已走过55年的发展历程,从边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质队,发展成为年产值5亿多元的地勘企业和全国百强地质队。特别是2006年以来,一六一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年一个新征程,一年一个新跨越。回顾一路的发展,我们感触颇多:一是实实在在开展工作,坚持实干事、干实事、求实效;二是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做优地勘主业;三是转变找矿思维,创新“突破”方式;四是多元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打造集地质勘查、矿业开发、集中供暖、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在未来的征途中,我们将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借着找矿新机制的春风大展宏图,在新疆大地上续写找矿突破的新篇章!
——新疆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原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队长 张相
观察透视:
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队就像新疆大地上的天山雪松、沙漠胡杨一样,扎根新疆,砥砺前行。建队55年来,该队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1000多亿吨,累计提交大中型勘查报告300余份。2011年,一六一队组织5500多名勘探队员、260台钻机、5个分队在新疆哈密三塘湖展开了全国煤田地质勘探史上勘探面积最大,一次勘探投入最多,一次参战人员、钻机最多等多项“之最”的会战,获得煤炭资源量550亿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疆精神和新疆效率。
创建于1958年的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以下简称一六一队)是一支专门从事煤田地质勘探的专业队伍。建队55年来,该队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1000多亿吨,累计提交大中型勘查报告300余份;多次受到中央、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表彰:2012年4月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2年9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10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模范地勘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全国百强地质队”称号……正如人们所言,一六一队就像新疆大地上的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牢牢地扎根于新疆大地,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阔、美丽、神秘、大气的新疆究竟给了这支队伍怎样的精神品格?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又是如何创造出如此骄人的成绩?
“不管是在地勘行业发展的低谷期,还是在地质找矿的春天里,一六一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虽然几经变迁,但依然不改本色。而正是有了对自身及所处形势的准确研判,才有了一六一队在煤炭资源勘查上的功勋卓越。”一六一队队长张相如是说。
不甘落后 勇于争先
众所周知,新疆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燃料矿产种类全,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油页岩、煤层气、泥炭等6种。其中,煤炭资源更具有明显优势,全疆预测煤炭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6%,居全国首位。
作为新疆煤炭资源的“探宝人”,一六一队组建之初便与煤炭资源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这种缘分一直伴随至今,逐渐形成了该队地质找矿中的核心优势。经过55年的发展,该队已成为一支集地质、钻探、水文于一体的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装备优的综合地勘队伍。
镜头之一:2004年5月8日,一六一队承担了哈密大南湖勘探项目。五六月份的哈密大南湖,地面温度高达50摄氏度,在大南湖施工的其他地勘单位都做好了撤离现场准备的情况下,一六一队不但没有撤离的打算,反而排布了14台钻机夜以继日的工作。从空中的航空测量,到地面的填图、布孔,从轰隆隆的钻探施工现场,到摆满尖端仪器的数字成图研究中心,都留下了新疆煤田地质人不畏艰难、敢为天下先的激荡豪情。
由于合作方提出要在2004年的8月15日提交详查地质报告,在时间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以当时的该队总工程师王宝成为代表的所有技术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七八个小时,他们对数据、图纸逐一进行核对。正是由于他们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长达10余万字、图纸张数达到200余张的综合类详查地质报告《新疆哈密市大南湖煤田一区详查地质报告》提前完成,并于当年的8月21日获得国家级评审中心一次性通过,新探明煤炭储量近48亿吨,并且此报告荣获“第十二届中国煤炭工业优质地质报告一等奖”,为新疆煤田地质局争了光,为一六一队争了气。
镜头之二:2007年,一六一队承担了鄯善沙尔湖西煤炭资源勘查项目。鄯善沙尔湖自然条件异常恶劣,同时存在施工战线长、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困难,但一六一队的地勘队员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奋战。为防止队员迷路,他们每100米设一面红旗,每10千米建一个食品应急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就完成了普查、详查、勘探和露天勘探等4个阶段的工作,在沙尔湖地区探明煤炭储量近100亿吨,其中单层最大厚度207米,平均煤层厚度达110米,是火力发电、气化及动力用煤的优质能源。
鉴于一六一队在鄯善县取得的重要勘查成果,鄯善县政府在沙尔湖煤田为一六一队修建了“沙尔湖第一钻”纪念碑。
镜头之三:2010年, 一六一队承担了广汇集团淖毛湖煤田勘查项目。当年的春节刚过完,队员们就冒着严寒出工了。在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他们完成了地质填图、槽探等工作。由于合作方提出要在当年的12月30日之前完成报告提交。否则,每推迟一天,罚款12万元。面对时间紧、要求高的严峻挑战,他们并没有松一口气,而是努力实现“不完成报告编制,决不收工”的誓言,当年的12月28日提前完成报告,12月29日才从野外收工回来。
殷切希望 催人奋进
2011年,一六一队组织5500多名勘探队员、260台钻机、5个物探分队在新疆哈密三塘湖展开了全国煤田地质勘探史上勘探面积最大,一次勘探投入最多,一次参战人员、钻机最多等多项“之最”的会战,获得煤炭资源量550亿吨。
这一连串的数字和丰硕成果的背后演绎着无数感人的真实传奇。她记载着一六一人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记载着一六一人传承“三光荣”精神的坚毅和升华。
镜头之四: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一六一队副队长、三塘湖普详查勘探项目副总指挥徐惠忠担任生产副队长当时已近14年。2011年年初接到任务后,他立即赶赴三塘湖一线指挥工作。在自己女儿生完小孩都过满月了,他因工作路过家门口好几次都没有时间看一眼。该队202机长宋虎带领他的队伍实现拆塔、搬家、安装,然后当天又开钻的记录,被大家称为“三塘湖施工区中的一支铁军”。还有许许多多把青春、热血和汗水抛洒在三塘湖的勘探队员们,他们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
镜头之五:三塘湖项目报告的编制任务工作量非常大、时间要求非常紧,新疆国土资源厅要求一六一队在2011年12月提交三塘湖煤田总结报告。为此,一六一队的专业技术人员齐心协力,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项目经理吴斌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们,从项目开始到结束,有的只回了一趟家,有的甚至没有回过家,一直奋战在野外一线。项目副经理李万军在新婚后的第五天就奔赴一线开展工作,一直坚守到项目结束才回到家里。经过三塘湖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三塘湖煤田勘查总结报告》于2011年12月30日顺利提交,完成了三塘湖勘查第一阶段的任务,使三塘湖矿区总体规划顺利启动。
镜头之六:2012年的1月22日是农历除夕。一大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等领导来到一六一队,专程看望慰问勘探队员,与大家一起包饺子过大年庆团圆。
“过年好!”张春贤等领导一走下车,就与勘探队员们一一握手,祝贺新春。
一六一队队长张相在汇报了三塘湖煤炭勘探工作情况后,张春贤书记对于一六一队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张春贤等领导和大家一起来到餐厅,与勘探队员们一起包起了饺子。
“吃饺子喽!”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张春贤和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饺子边拉家常。“一年来辛苦了,向大家表示敬意和慰问。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设美好新疆!”
镜头之七:2012年6月6日,仅仅时隔4个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等相关领导再次来到一六一队,深入三塘湖勘探区第一线看望慰问野外工作的勘探队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一年两次到一六一队慰问,这对一六一队人来说,是巨大的荣誉和鼓舞,是一六一队发展史上永远的丰碑。自治区领导的殷切希望,全区人民的热情期盼,就是煤田地质人的目标和责任。在三塘湖4个大型详查报告提交的关键时刻,该队近100名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在三塘湖野外工区,推行了“5+2,白加黑”(5个工作日加两个休息日,白天加晚上)的工作机制,对上千个钻孔、几万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计算。地质人员从早晨8点钟开始工作,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的三四点钟……在自治区领导规定的时间内,提前12天完成4个大型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4个报告共制作图纸2000余张,文字12000页,附表50000页,经过评审,全部通过并获得专家一致好评,为三塘湖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详实的地质依据,一六一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疆精神和新疆效率。
发挥优势 走探采结合路子
2002年11月8日,一六一队与乌鲁木齐新矿集团联合成立了屯宝煤业有限公司,首次体现了探矿权的有效转让,这是该队第一个合作公司。
2006年,新一届队领导班子组建以后,他们认真分析地勘行业面临的形势,并达成共识:一六一队要永续发展,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走探采结合和探采一体化的路子,以便更好地把保障地质成果及矿业权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惠及全队干部职工。
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一六一队的合作公司达到5家:新疆华地投资有限公司、哈密英格玛煤电投资有限公司、哈密大安煤业开发有限公司、新疆紫田矿业有限公司、昌吉屯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截至目前,5家矿业合作公司的发展情况良好,今年有3家公司开始投产试运营。探采结合、探采一体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将成为该队“矿业富队”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稳步推进 非主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一六一队在地勘主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非主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六一队的非主业经济在主业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对全队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增加职工收入和维持职工生活功不可没。在一六一队主业走出低谷的同时,一六一队的非主业经济暨多经实体经济也得到了稳健的发展,并且进一步融入了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做出了更大更多的贡献,这也得益于新疆煤田地质局和一六一队领导班子对非主业经济的有效引导和积极支持。
西山热力公司建设于2001年3月16日,经过13年的快速发展,供暖面积由当初的35万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250万平方米,年收入由当初的500万元发展到今天的8000万元,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这也是该队以实际行动投入到节能减排中,为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做出的贡献。
机修厂由2002年的年产值60万元发展到2013年的年产值820万元,11年的时间,年产值增加了13倍,他们在做好各类钻探材料加工和设备维修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场,调研新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当然,以上两家实体只是一六一队支持非主业经济发展的两个比较典型的多经实体,其它的多经实体如华新建筑公司、路顺达商贸给公司、天源旅行社、劳动服务公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一六一队坚持“两条腿走路”(主业和非主业共同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今后的非主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该队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现 “三足鼎立(主业、多经、矿业合作公司)”产业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新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一六一队在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该队充分发挥队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力量、汇聚合力、引领发展,做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一是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实在的优秀干部被提到领导岗位,切实增强了全队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一线、建在工区、建在钻机旁,保证队里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扎实推进“党员示范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分工负责制,贯彻执行好“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
该队大力弘扬“三光荣”和“五特别”及“敢于担当、知难而上、团结拼搏、勇于奉献”的三塘湖精神,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几年来,一大批像韦波、徐惠忠、郭盈、吴斌、李万军、赵正威等忘我工作、献身地质的先模人物涌现出来,成为新时期一六一队三塘湖精神的杰出代表。
关注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新一届领导班子在2006年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领导班子会议上就响亮地提出“实现富强文明和谐新一六一”的奋斗目标。这几年,该队党政始终把维护全队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心全意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最大限度地将改革发展成果由全队职工共享。
2013年,该队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比2006年翻了两番,职工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使职工出行更方便,居住环境更美化,该队在家属区修建了道路,装上了路灯,改造了电路。尤其是临街商业广场的建设,提升了小区品质,使职工群众有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同时,该队还安装了健身设施,改造了旧家属院的道路和两旁绿化工作,300多户职工喜迁高层新居。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委对精神文明单位的评选采取 “零基启动”的方式,要求所有申报单位在自愿的前提下,重新申报,经测评验收合格后重新命名。一六一队以扎实的管理、突出的业绩,加之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制度落实,人财物投入到位,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和谐持续发展,荣获自治区“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该队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8年以来,始终坚持实施地质找矿战略不动摇,始终把发展地质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把提升地质核心竞争力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该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找矿奇迹”,地质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就了该队煤田地质事业的历史性辉煌。
快马加鞭迎挑战 马不停蹄赴征程
2014年,一六一队又迎来了一个繁忙年。一六一队去年在三道岭南空白区预查找煤项目中,新探明资源量100亿吨,预测远景资源量200多亿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新疆国土资源厅今年启动哈密三道岭南煤炭资源勘查详查,新疆国土资源厅把这一重任又交给了一六一队。
新疆煤田地质局局长李凤义和局党委书记任玉桃明确指出,凝聚全局力量,为一六一队全面完成三道岭南勘查任务提供一切支持和帮助。三道岭南勘查区面积达8600平方千米,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把这一重任完成好,2月8日上午,该队为出征“哈密三道岭南煤炭资源勘查”项目的施工人员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在出征仪式上,张相说:“哈密三道岭南煤炭资源勘查是新疆本年度最大的煤炭勘查项目,该项目的启动,将为哈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新疆的优质资源转换战略实施进一步提供资源保障。希望大家不辱使命,在三道岭南煤田勘探会战中再立新功。”
自治区领导的希望、新疆人民的期盼是一六一队全体职工工作的动力。任务已经确定,号角已经吹响。一六一队在新疆煤田地质局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饱满的热情向着未来,迈出更加坚实而有力的步伐。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新疆煤田地质人有信心、有决心,把哈密三道岭南煤田勘查项目完成好,继续开创煤田地质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共同创造职工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编辑竦评:
50摄氏度的高温、每天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这些在我们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工作环境,新疆一六一队人却每天都在上演。他们就像戈壁荒漠中的胡杨一样,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在大漠孤烟中诠释了新疆速度和新疆效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执着的地质人,“征服天山”不再变得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