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辞:
众所周知,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甚至由此被冠以“资源大省”的称谓。对于这一称谓,包括一勘院在内的山东地矿人有不同的理解。在他们看来,山东虽是矿产资源储量大省,但更是矿产资源消耗大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山东地矿人对地质找矿始终怀揣着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成就了一支支具有远见卓识、且找矿成果丰硕的地勘队伍。一勘院便是其中的一支明星队伍。
有人说,站位在什么样的高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视野。无疑,“四线联动”是一勘院全球视野下的精彩布局。从省内到省外,从海洋到境外,一勘院在“资源山东建设”战略下运筹帷幄,四面出击,不仅在国内提交了一大批煤、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等,而且“走出去”在澳大利亚勘查开发铁、铝土、铀等矿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勘院还是国内最早从事海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其普查海域是我国目前划分的三批整装勘查区中惟一一个涉及海上勘探的整装勘查区。“中国百强地质队”,一勘院实至名归。
感言:
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传承积淀。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已经成长为拥有地质勘查类7项、地灾类4项及测绘、工程物探等15项甲级资质;拥有研究员10人、高级工程师69人,技术人员占比达61%的综合型地勘单位。在全国人民共同描绘“中国梦”的今天,我们将站在新起点上谋划新蓝图,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地质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 丁 峰
新闻透视:
30多年来,该院共提交地质报告1400余份,发现并探明各类矿藏24种,累计探明资源量煤300亿吨,金48吨,铁近30亿吨,有色金属矿20万吨,石膏400亿吨,岩盐75亿吨,地热能相当于100亿吨标准煤。“四线联动”找矿突破思路的落地生根,使该院省内、省外、境外、海洋地质找矿连战连捷,不仅通过省内外勘查提交了一大批煤、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等,而且积极“走出去”,在澳大利亚勘查开发铁、铝土、铀等矿产,并拥有了多个矿权,同时加快海洋矿产勘查。2012年,该院所实施的各类找矿勘查项目达279个,全年实现经济产值6亿多元,不仅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局各单位前列,同时探明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1万亿元。
2013年4月17日,“空降”至山东省地矿局的王玉君局长,将其调研局属单位的第一站选在了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下称“一勘院”)。王玉君局长在深入郭店基地现场、与一线职工亲切交流、和院领导班子进行座谈之后,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勘院不愧为全局的先进单位、重点骨干,经营、党建、管理工作样样出类拔萃,尤其是从一勘院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实事求是、讲真话、办实事的地矿人精神,更是令人赞赏。
其实,对山东一勘院有认同感,并给予高度肯定的,不仅仅是上级领导,更多的来自我国地勘行业:在2013年4月公布的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中,一勘院以其骄人的找矿业绩名列前茅。
山东一勘院就是这样的一个“明星”单位。
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去追溯一勘院在30多年发展历程中留下的一串串历史足迹,不去解读属地化以来其种种创新理念,也不去探究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的一次次持经达变……我们所做的,只是把该院近几年在找矿突破中所取得的斐然成就做一个简单梳理。
“四线联动”:地质找矿硕果缀枝
2007年,“资源山东建设”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为山东省地矿事业蓬勃发展定下了基调,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的地质找矿总体思路,便成为了山东省地矿局实践地质矿产勘查新机制、实现地质找矿改革与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勘院深刻领会“三线联动”指导思想的内涵,并率先垂范。不仅如此,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海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该院开创性地实施了多个海上勘探项目。于是,该院领导班子超前谋划,形成了一套综合省内、省外、境外和海洋“四线联动”的找矿突破大思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省内,在阳谷-茌平、莱芜潘西等地提交煤炭资源量近15亿吨,在莱芜牛泉、莱州大浞河、汶上张家毛坦、沂源韩旺等地共探明铁矿石资源量近1亿吨,在海阳土堆-沙旺、泰安西南峪-柳杭、栖霞孙疃共探明金资源量近30吨,同时还在菏泽、聊城、高青、莱芜、临沂等地打出一批优质地热井;省外,在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等20多个省区开展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提交了一大批煤、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等;境外,在澳大利亚与当地矿业公司合作,勘查开发的铁、铝土、铀等矿产已初步形成基地规模,不仅拥有了多个矿权,而且正在开展工作的一批靶区找矿前景诱人。
新的找矿成果与该院的历史贡献一脉相承。30多年来,该院共提交地质报告1400余份,发现并探明各类矿藏24种,累计探明资源量煤300亿吨,金48吨,铁近30亿吨,有色金属矿20万吨,石膏400亿吨,岩盐75亿吨,地热能相当于100亿吨标准煤。
2012年,该院所实施的各类找矿勘查项目达279个,全年实现经济产值6亿多元,不仅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局各单位前列,同时所探明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1万亿元。
立足国内: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在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资源山东建设”的过程中,一勘院人深知“立足国内,增强自身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意义。
矿产勘查是一勘院的立院之本,同时也是其强势、优势所在。在山东省内,一勘院先后发现并探明了莱芜铁矿、济南铁矿、淄河断裂带铁矿、沂源韩旺铁矿等多处大中型铁矿,为全省钢铁工业布局奠定了基础;在嘉祥、大汶口、平邑、淄博等地开展的水泥灰岩、石膏、钾盐、膨胀粘土岩等非金属矿产勘查,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建材和化工工业的发展。
作为山东省地矿局第一家成功迈上新疆这块热土的地勘单位,一勘院又以其特有的敏锐和聪慧,抢占了地质找矿的制高点,从而获得令同行刮目的辉煌成果。
2002年,一勘院自筹资金几十万元,在新疆霍城县成立了新疆分院,负责登记矿权,并开展了以金、煤及多金属矿为主的地质找矿工作,由此也正式拉开了该院省外找矿的序幕。在之后的几年里,一大批煤矿勘探成果纷至沓来:从最早的霍城县界梁子煤矿提交近18亿吨资源量,到后来在伊犁盆地探明煤炭资源量160亿吨,再到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陶和煤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泉矿区提交煤炭资源量25.8亿吨,近10年该院在新疆提交的煤炭资源量已超过200亿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在伊犁盆地开展的伊南煤田察布查尔脱维勒克井田勘探项目,一次性提交煤炭资源量78亿吨,更是创下了山东省地矿局建局以来一次性提交煤炭储量之最。
除了新疆,近年来一勘院在国内其他多个省区也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探明提交了一大批矿产资源。例如,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呼山煤田乌固诺尔勘查区、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煤田共提交煤炭资源量22.3亿吨;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拉尚德东地区提交铅锌锑矿资源量2万吨;在青海同德县探明1处大型金锑矿,提交金资源量9.7吨、锑资源量11.4万吨;在青海祁连县大拉洞-柏杨沟矿区探明煤炭资源量4300万吨……
也正因为一大批重大矿产地的探明发现,使一勘院一步步地走到了社会和业界聚焦的前沿。而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一勘院领导班子,正乘势谋划着未来的跨越发展之路。
瞄准海外: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基地
海外找矿,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基地,是我国缓解资源保障压力的必然之路。
2008年,山东省地矿局经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到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打天下”。一勘院作为“排头兵”,抽调精兵强将远渡重洋,步步为营展开工作。同年,该院在珀斯市注册成立华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工作生活基地,并在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等方面倾力支持,勘查国家急需的铁、铝土、铀等矿产,并实现了境外找矿新突破,为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基地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0年9月,国土资源部部长、时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率领山东省政府代表团,在澳大利亚见证了一勘院与维纳斯资源公司、BRL铝土矿公司、GHL铀矿资源公司、联合铀矿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勘查协议的全过程。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主任、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赴澳大利亚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专程前往西澳洲达令山地区,考察了由一勘院实施的铝土矿普查项目。他在充分肯定一勘院取得找矿突破成果的同时,希望一勘院为祖国的资源基地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领导的鼓励和殷切期望,是压力,更是动力。一勘院人不辱使命,在短短几年内即提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由于靶区选得准、勘探技术精,在澳大利亚的伊尔高矿区获得铁矿资源量近20亿吨,在达令山矿区获得铝土矿资源量近1亿吨……另外,其在库努纳拉地区实施的铀矿预查项目,以及在北领地开展的铀矿普查项目,均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与此同时,一勘院还先后到周边邻国及部分发达国家进行考察调研,并与3个国家初步达成了包括金、铁、煤等矿种在内的多个项目合作意向。
山东一勘院境外资源基地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我国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参与世界资源市场竞争及资源再分配具有重大意义。
探采一体:从“打工者”到“资本经营者”
2004年,从界梁子煤矿提起最后一根钻杆,到决定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携手开发,一勘院“探采一体”的战略理念,率先在新疆迈出坚实步伐。“商业跟进”的思路,不仅让一勘院真正完成了从“打工者”向“资本经营者”的转变,同时也延长了其产业链条,加强了地勘单位与矿业企业的联合协作。
思想的高度决定眼界的宽度。事实上,在这之前,一勘院早已开始摸索“探采一体”的发展之路。
鑫泰公司前身是海阳市郭城金矿,由一勘院与海阳市黄金工业公司于1995年9月共同出资组建。该矿投产当天,时任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局长徐曰鹏带领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专程前往,并将原计划举行的山东省地质矿产厅挂牌仪式推迟了两天。局领导对一勘院探采一体化实践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鑫泰公司已从一个成立之初仅有0.25吨黄金资源量、每年利税不到50万元的小规模经营合资公司,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总资产3.5亿元,年处理矿石40万吨,年产黄金超0.5吨,每年利税超3000万元的中型黄金矿山企业。
矿业开发,资源保障是前提。2009年,以一勘院为主体的骨干技术力量,经过科学论证,在土堆、沙旺矿区深部及外围区域组织开展了三期大规模地质探矿大会战,成功探获资源矿石量740万吨,平均地质品位3.11克/吨,金金属量近20吨,为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资源的扩张,吸引了中国黄金集团的加盟,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营中,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凸显了在资金、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实力;一勘院则充分发挥了地质勘探、矿权办理、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势;而海阳黄金公司则在土地征租、关系协调等方面主动出击……由此形成的国有企业、地勘单位、地方政府“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之势,成为矿业开发合作模式的最佳组合和典范。
一勘院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探索出的合作办矿模式,为全国地勘单位走“探采一体”之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搏击海洋:力促海洋强国伟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而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地勘单位来说,进军海洋,首要任务是如何攻克海洋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海上矿产资源的规模性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一勘院是国内最早从事海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多年来的探索使其积累了丰富的海域矿产勘查经验。1997年,该院成立了“山东鲁地海洋地质勘测院”,专门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勘查工作,先后完成海洋地质调查、勘查项目64个。
1997年,一勘院接到原地矿部下达的任务:实施我国第一个海洋固体矿产资源调查项目——山东省胶东半岛近海矿产资源调查。经过近3年的努力,一勘院对胶东半岛海岸带进行了海岸能级划分和沉积区的划分,不仅填补了国内海洋固体矿产勘查的空白,而且为进一步开展滨海砂矿勘查,以及确定其它矿种找矿靶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3年,一勘院开展了“山东省浅海砂矿调查与采矿环境影响预评价”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提出海砂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工作,一勘院新探明各种砂矿资源23亿吨,并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在山东省浅海区划出砂矿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及可采区,为矿产资源及海洋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一勘院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普查”、“山东省莱州市朱由西部海域金矿普查”探矿权并获通过。近年来,一勘院在推进、实施该项目过程中,率先利用海域高精度弱磁测量,结合浅地层剖面测量及钻探,确定了普查区的三山岛金矿带走向、规模和产状,找到了一个比陆地矿床规模更大更富的海底金矿床,其矿体厚度达47米,平均品位10.5克/吨,预计金金属储量达数百吨。为实现找矿连片突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将该海域划入“山东莱州-招远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2011年,这一整装勘查区又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首批47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之一。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域为我国目前划分的3批整装勘查区中惟一一个涉及海上勘探的整装勘查区。
另外,一勘院人还完成了亚洲第一个海域煤田——龙口黄县煤田北皂煤矿海域扩大区的补充勘探,这也成为该院搏击海洋“案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工作区域位于山东省龙口市西北隅,为北皂煤矿陆地井田向北部海域的自然延伸。2006年~2008年,一勘院采用数字地震、机械岩芯钻探、地球物理测井等综合手段进行勘探,最终获得可采煤层3层,煤层总厚度达10.29米,提交煤炭和油页岩资源储量2.12亿吨。
以一勘院提交的勘探报告为基础,北皂煤矿陆续在该海域设计了多条海下采煤工作面。由此,北皂煤矿成为我国首家实施海下采煤的矿井,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掌握海下采煤技术的国家。
回望山东一勘院这一路高歌奋进,在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是几代一勘院人坚韧不拔的拼搏、坚定从容的步伐、沉稳厚重的积淀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始终是一勘院领导班子在艰苦创业过程中秉承的管理理念,也是全院干部职工全心奉献地勘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信条。
当前,矗立于泰山脚下、黄河岸边、圣人故土的一勘院,正朝着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光明前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为抓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资源山东建设”战略,在山东省地矿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地矿”的发展征程上继往开来、乘风破浪,以更加铿锵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以更加澎湃的激情书写更加绚烂的华章!□
编辑辣评:
一勘院人身上有众多的光环,而这光环更彰显出一勘院人朴实肯干、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使其在地质找矿的关键节点,既立足实际又站位高远,既默默坚守又顺势突破。这恐怕才是一勘院在地质找矿上一路捷报频传的芝麻开门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