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扬帆远航

——“中国百强地质队”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特约记者 刘伟 徐勇 郭立婷 本报记者 周家声 发布时间:2014-05-23

祝辞:

从在煤田勘查领域小试牛刀,到进军非煤地质勘查市场获得个盆满钵溢,再到挺进工程勘察施工战场长袖善舞,赢来一片艳阳天……25年多来,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成为令人不敢小觑的王牌劲旅。内蒙古地质工程人以百折不回的勇气,以诚信立市的信念,以岗为家的坚守,完成了一个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撞开了一扇扇市场的大门,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朗朗蓝天。同样,和25年前对比,公司用一个个鲜活的直线上升的数字,向几百个职工讲述了公司的成长轨迹,在行业中树起了一个醒目的标杆。他们默默无闻,但我们知道他们是谁,又是为了谁。

感言:

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经历了25年的艰苦创业后,如今地质找矿成果显现,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对外合作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成就只能代表过去,拼搏仍将继续。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的干部职工将以全新的面貌和更加坚实的步伐融入时代的大潮中,为构建和谐地矿而不懈努力。

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 伟

观察透视:

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起伏的市场大潮中拼搏前行,抢占先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该公司共承担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和市场项目50个,完成钻探总工作量近120万米,发现大型煤田十几处,为内蒙古自治区新增煤炭资源储量近400亿吨。在非煤领域,2005年至2013年,该公司共完成地勘项目40余项,累计钻探进尺20余万米,其中达嘎音温都尔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通过异常查证和钻探深部验证,圈定5条矿体,估算铜金属量1.5万吨,锌金属量4.8万吨。

在2013年“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评选中,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榜上有名。该公司从1988年经原地质矿产部和建设部批准成立至今,历经了25年的发展,秉承着“诚信、敬业、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在起伏的市场大潮中拼搏前行,抢占先机,开拓创新。如今,该公司已成为行业内一支作风优良、技术精湛、善打硬仗的王牌劲旅。

此刻,就让我们走近这支历经磨炼、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队伍,一起来感受他们一路走来所承载的无数豪情与梦想——

数字之变

在风雨兼程的25年里,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大幅提高,职工踔厉风发,从2005年年收入不到1亿元到2012年年收入突破5亿元,工程公司从众多的地勘单位中迅速脱颖而出。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该公司副总经理宋国龙谈起公司在资金、人员、设备极为匮乏时,承接了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连接城区的金川大桥桩基工程项目,当时他任该项目部经理。那时的公司只有两台旧钻机、一台局里退下来的老旧桑塔纳轿车,总经理王伟把轿车派给项目部使用,而自己上下班、外出办事都是骑自行车。施工设备简陋,工作效率低,技术人员少,加之项目工期要求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王伟总经理积极协调局直属单位,抽调业务技术骨干充实到公司项目部。在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下,金川大桥桩基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得到甲方和业主的好评。在总结经验时,该公司领导层意识到,没有高科技、高性能的施工设备和技术领军人才,在市场上难以与其他队伍竞争。于是,他们下定决心在施工机械设备上加大投入,2001年购进了第一台意大利土力公司生产的R-516旋挖钻机,2002年又添置了第二台R-412旋挖钻机以及吊车、铲车等施工机械设备,并从兄弟地勘单位抽调了几名技术人员加盟到新组建的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工程项目遍布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等地。2003年非典期间,该公司承揽了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电厂三期扩建的桩基础工程。该项目部克服地质条件复杂、钻孔入岩深度达1米之多等困难,圆满地完成了该项工程,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为公司在2005年转变经营策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范围,回归地质勘查(煤田地质和非煤地质勘查)主业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今,工程公司已发展到现有职工350人,其中正高级地质工程师7人、高级地质工程师28人、地质专业工程师40人、一级建造师14人、二级建造师28人;拥有了包括意大利进口旋挖钻机、加拿大地质勘查钻机、T130XD空气多工艺车载钻机、SMJ5510TZJ15/800Y钻机等一大批先进的施工机械和地质勘查设备仪器。

短短十几年间,该公司从起步时的家徒四壁到如今的兵强马壮,这其中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结构之变

随着国家不断增加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地勘市场。工程公司以此作为发展契机,利用良好的投资政策和地质市场环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营方式,将工作重点从以往单一的工程勘察与地基基础工程方面逐渐深入擅长的主战场——地质勘查,相继成立了煤田地质勘查公司、非煤地勘公司、矿业开发公司和境外地质勘查公司,并在资金设备、技术人员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随着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的矿产资源储备,该公司很快形成了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勘施工为主导的三大产业结构。

1.煤田地质勘查项目

该公司从2005年开始涉足煤田勘查领域,这个时期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大规模启动煤勘工作的阶段。该公司组建以李建伏为首的技术团队,克服缺资料、缺技术人员等各种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几年来,他们共承担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和市场项目50个,完成钻探总工作量近120万米,发现大型煤田十几处,为内蒙古自治区新增煤炭资源储量近400亿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该公司承担了多个时间紧、工作量大、施工难度高的项目。如,内蒙古自治区陈旗巴彦哈达煤田煤炭详查项目,施工地点位于高海拔、气候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的海拉尔地区。期间,施工人员突遇严寒天气,大部分施工钻机在一夜之间被山上冲下来的雪水淹没,但是他们没有在困难面前止步,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李建伏亲临一线指挥工作,和大家一起涉水探路、泥里推车、架桥铺路、在冰面上用爬犁拉运钻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不仅顺利地按期完成,而且还以优异的质量通过了上级主管单位的野外项目施工验收。

2012年,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并组织实施的内蒙古东胜地区煤田勘查项目在勘查过程中,按照多矿种兼探、联片勘查的原则发现了一个超大型砂岩型铀矿。该公司派遣了20余名技术人员参与了此次勘查任务,大营铀矿的发现与勘查,是煤铀兼探找矿新思路的一个成功范例。

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硕果累累。该公司所承担的项目不仅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野外验收和报告评审,并多次获得了好评。其中,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五间房煤田煤炭资源普查”项目荣获200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内蒙古东胜煤田艾来五库沟—台吉召地段煤炭普查”项目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内蒙古东胜煤田车家渠—五连寨子地段煤炭普查”项目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黑山岳家井煤田焦煤煤炭勘查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颁发的2011年全盟地质勘查突出贡献奖。同时,该公司党委书记李建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多人还荣获“内蒙古地矿局先进工作者”、“内蒙古地矿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非煤地质勘查项目

非煤地质勘查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近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显著。

2005年至2013年,该公司共完成地勘项目40余项,累计钻探进尺20余万米。其中,南敖包山银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经钻探验证和系统采样分析,圈定4条铅矿体,估算矿体资源量(334)152.32万吨,铅金属量(334)1.18万吨,锌矿体资源量(334)11.09万吨,有望探明斑岩型大中型铅锌矿床;达嘎音温都尔铅锌多金属矿预查项目,通过异常查证和钻探深部验证,圈定5条矿体,估算铜金属量1.5万吨,锌金属量4.8万吨。目前,该项目已提高至普查级别,有望在矿床规模上有所突破。

该公司在内部机构设置及经营机制上下工夫,鼓励大家积极开拓地勘市场,并出台相应奖励机制。通过几年的运行,效果显著。呼伦贝尔呼扎盖钼矿勘探市场项目,完成产值6000余万元,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年底提交报告的公司速度,受到业主的高度赞扬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收入也提高了。个别项目负责人的年收入比公司领导还高,职工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3.工程勘察与施工

回顾工勘发展历程,曾经作为公司的主营项目,工程勘察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在内蒙古西部的快速崛起,给工勘市场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困惑。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工程欠款回收难,使目前工勘队伍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该公司领导集体全面分析,研究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经营策略,改变以往单一的主营钻孔灌注桩,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同时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培养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在全国地质行业不景气时,硬是在上海、天津等地闯出一片天地。如今,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工程欠款回收率低等问题,勤劳勇敢的工勘人,发扬着地质工作者“三光荣”传统,放眼市场,同时瞄准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逐步向环渤海经济圈、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经济发展程度高、市场管理规范的区域城市倾斜。近年来,该公司完成代表性工程项目的有北京八通线轻轨基础工程、京沪高铁桩基工程、大唐国际多伦年产46万吨煤制烯烃桩基项目、欧洲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基础工程、上海虹桥三峡输电线路长江大跨越基桩工程、西安大兴路快速干道基础工程、海勃湾电厂三期主厂房基础工程、引黄入呼降水项目。2010年至2012年,该公司连续3年实现经营产值2.3亿元、2.3亿元和2.4亿元,工勘施工业取得了稳步增长。

思路之变

在成绩面前,工程公司的领导并没有静观其变,而是积极地总结经验,拓展发展思路,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方针,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8年7月,工程公司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注册成立了阿尔泰兴安有限责任公司,为今后占领市场份额、抢占先机打下扎实基础。该公司成立后,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础性地质资料,研究分析了蒙古国地质成矿规律及大量的探矿权许可证,同时成功申请了3个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臣格勒县查干萨拉铜多金属预查;蒙古国南戈壁省汗包格德县麦汗特铜(金)矿预查;蒙古国中央省巴彦朝格特县10800X、12012X区块铁矿预查,现在正进行前期地质工作。

2011年5月,工程公司在柬埔寨金边注册成立了地质勘查(柬埔寨)有限责任公司,同时还和柬埔寨王国钢铁(集团)公司进行合作,申请了柬埔寨柏威夏省罗文县铁矿预查项目,该项目已进入有序的工作中。同年,该公司承担了中央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柬埔寨王国柏威夏省罗文县铁矿预查项目,完成60平方千米的地质填图,圈定4处磁异常,钻探工作量1000米,发现的赤铁矿均达到工业品位。

另外,该公司在加拿大与长联石油控股公司和加拿大皇家钾肥公司采取矿权合作形式,完成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萨斯卡通市7个钾盐预查项目。

2009年,该公司同地勘六院等企业合作成立了勘查开发公司,直接进入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矿业开发项目,这些境外地质勘查工作和矿业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发展潜力很大,对境外矿业合作与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企业涉足境外资源勘查和矿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自治区地质勘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

发展经济实体,抓紧矿山项目建设。克服传统的单一“打工”经济,形成矿业开发产业,尽早实现“矿山梦”。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该公司的领导层一直没有忘记当前的企业结构都是“劳务服务型”企业,一直在从事施工勘查类工作,均属于“打工”的范畴,经济发展受外部政策及市场制约因素较多,而矿业开发是地质类产业的延伸,有一座属于公司名下的矿山是公司多年的夙愿。2011年经上级和多方努力,该公司与内蒙古地矿局其他几家单位共同出资,在赤峰兴建了银铅锌多金属矿山企业,公司相对控股。目前,矿山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2014年投产试车,届时将缩小“打工”经济的比例,实体经济将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结构将逐步改变,使企业能够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良性的发展。

信念不变

经营结构在变,思想模式在变,但诚信的信念始终不变。该公司把“诚信、敬业、优质、高效”作为企业精神牢牢地植入了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8个字时时在激励着每一位员工,鞭策着新一代地质人传承该公司的精神。

“每当想到这8个字,就想起我们工作时的情景。战严寒、斗酷暑、加班加点、熬夜奋战……这都是家常便饭。同志们有多少个不眠之夜,谁也记不清。最热的时候我们把带的水全都喝光了,依靠沟渠和雨水解渴;冬天双手和耳朵长满了冻疮……在困难面前是肩负着的使命让我们去战斗。其实,我们最害怕的还是离家的痛苦”,工程公司的一位老员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样做为了啥?都是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都是为了能够传承公司‘优质诚信’的精神。二十几年的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我敢代表公司保证,不管千变万变,我们的工程质量不会变,我们的诚信为本不会变。”

多年来,工程公司坚持以诚信办企业,遵从道德约束,始终恪守“以诚信立市场,以诚信求发展”的企业信条,把先进的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职业习惯,使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充满了向心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在注重业务工作的同时,该公司主动寻找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结合点,提出企业文化传播的多样性效应,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深深地融入职工心中。在获得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2008年至2013年,汶川、青海玉树、雅安相继发生大地震,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向灾区捐款,奉献爱心,捐款数额列居内蒙古地矿系统首位。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六一”、“春节”等特殊节日,向残疾儿童、低保户、下岗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物品,让他们安心过好节,同时还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无偿献血、关爱弱势群体及自治区举办的各项公益社会活动。

近年来,工程公司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找矿突破和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多次被上级主管单位授予“先进企业”、“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和“全国地勘行业先进集体”,并于2013年喜获“中国百强地质队”、“内蒙古自治区A+级信用企业”、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建筑业企业”光荣称号。

风好正扬帆,有志路更宽。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在新的发展思路引领下,工程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带着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团结一致,意气风发,踏上了新征程。

编辑辣评:

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这对于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尤为如此。他们不管市场如何风云变幻,始终秉承着“诚信、敬业、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在起伏的市场大潮中砥砺前行。如今,他们收获在秋天的季节里,蓄势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