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矿政管理也是今年国土资源工作重点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5-01-16

中国矿业报报道,相对于2014年的报告,姜大明部长在今年即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所做的主报告提到地质工作、地质环境、地质找矿、海洋地质、矿产资源集约节约、矿政管理与矿业开发与矿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明显地增加了,这一方面表明:国土资源管理中,这方面需要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不少,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将更加重视地质找矿和矿政管理工作。

以下是姜大明部长在今年即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所做的主报告中提到的有关的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矿产资源、矿政管理、国际矿业交流的章节与内容:

一、2014年矿政管理取的成绩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坚持立足国内增强能源矿产保障能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取得新成果。西藏羌塘盆地勘查取得重要发现,大庆油田外围打出轻质原油,涪陵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在南海发现储量可观的可燃冰资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每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左右、天然气地质储量8000亿立方米左右。重要和紧缺矿种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境外矿业勘查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效支撑。成功举办北京APEC矿业部长会议和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扩大和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矿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全面实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完成矿山整治复绿面积10万公顷。

-----把“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地质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切实维护生态脆弱地区群众权益;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涉地涉矿利益诉求;把防治地质灾害作为“生命任务”来抓,各地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17起,避免人员伤亡3.37万人和直接经济损失18.1亿元。

-----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我们高举节约集约大旗,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福建以省委省政府文件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累计完成20个重要矿种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遴选发布三批共159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注重典型推动,研究部署新一周期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总结推广了一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摸清了底数和潜力。

-----2014年,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和武警黄金部队工作也都取得了新进展。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海洋维权执法能力明显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更加严格,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大洋极地科考成果丰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取得新进展。地理国情普查顺利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深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保障服务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武警黄金部队调整转型圆满完成,“西进北上”部署基本到位,“两调一查”成果丰硕,在地质找矿、抗震救灾和维稳处突中的生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二、新常态下国土资源领域呈现的新特征

----从国土资源需求看,生产性需求趋于减少,生活性、生态性需求显著增加,总需求仍然居高不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偏重生产性。目前,对传统大宗矿产品的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对非常规能源和新型材料矿产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地质找矿依然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但农业、城市、旅游、环境等方面对地质服务的需求明显上升。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新常态下对国土资源需求的多样化、均衡性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布局,切实发挥好国土资源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补齐发展短板的支撑保障作用。

----从国土资源供给看,矿产资源供应从过高对外依存转向立足国内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调整势在必行。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依靠要素规模驱动,消耗了大量土地和矿产资源,资源供给不足成为主要矛盾,增量扩张和总量平衡是资源供给的基本特点。随着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国土资源供给正在出现调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对能源矿产需求下降,矿产勘查市场遇冷。我国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过高,均超过50%,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国内,持续加大矿产勘查力度。我们要把握和适应新常态下国土资源供需形势的新变化,统筹增量与存量,统筹国内与国外,优化土地和资源供应结构。

----从国土资源配置方式看,将进一步打破各种形式的条块分割和行政干预,国土资源市场正朝着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方向加快转变。过去,受条块分割和行政干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恶性竞争和竞争不足并存,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发育不够充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矿业权市场公开性、透明度不足,一些地方资源垄断开发和不正当竞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些地方未严格限定矿业权协议出让范围,招拍挂制度执行不严。新常态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全国要素市场的步伐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清除各种市场壁垒和政策优惠,完善市场规则和定价机制,扩大资源有偿使用范围,切实提高矿业权市场化配置程度。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承载力正在逼近“天花板”, 严格保护和节约利用国土资源是大势所趋。过去,资源环境空间相对较大,无论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虽有影响,但还在可控范围内。现在,许多地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继续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的国土资源开发活动,资源难以承载,环境难以容纳。一些地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和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不合理,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执行不严格,加剧了国土空间开发失衡。我们必须自觉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统筹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国土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

----从矛盾积累情况看,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资源经济”不可持续,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国土资源开发往往能够增加就业和群众收入,即使存在一些风险和矛盾,大多数情况下也被掩盖了。现在,伴随着经济增速换档,下行压力加大,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化,对“土地财政”和“资源经济”的惯性依赖进一步增加了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的难度。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也在加大。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道,共同建立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机制,严防国土资源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

----从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看,正在从侧重于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重管理手段转变,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成为紧迫课题。过去,国土资源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审批权力过于集中,审批效率不高,管理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重事前审批转向重事中事后监管,由注重微观管理转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由偏重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审批事项虽然减少了,但坚守红线的责任更大了;审批权力下放了,但加强监管的任务更重了;调控方式转变了,但对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处理好“放”与“管”的辩证关系,加快实现管理方式转变。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我们要观大势、谋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观念上要主动适应,认识上要尽快到位,方法上要抓紧改进,工作上要更加得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新路。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发挥国土规划和用途管制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作用,不断提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一招,全力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攻坚战和持久战。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把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根本举措,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更加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落实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努力把关系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情抓实办好。

三、如何做好2015年国土资源工作

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要深入研究新常态下勘查投资下滑的应对措施,突出油气资源和国家紧缺矿种,调整完善工作部署,增强找矿针对性和实效性。稳定增加国家财政对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进一步放开市场,加大探矿权投放,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注重科技创新,努力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目标。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国土资源要实行全面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国土建设。继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保护力度,搞好地面沉降防治和国家地下水监测。要加强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控围填海造地规模。

----要继续抓好矿产资源“三率”标准制定和实施,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推动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

----发挥好新一周期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节约集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功夫下在创建过程中。严格评选程序和标准,确保评选质量,严禁弄虚作假,发现此类情况,一律取消评选资格。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加快法治国土建设。法治国土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努力建设法制完备、职能科学、公开公正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权威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法治统筹、责权统一、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法律体系。坚持立改废释统筹推进,加强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立法。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测绘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重点法律的修改。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建立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落实行政许可要件的、社会影响重大的国土资源管理事项,不得通过规范性文件越权规定,禁止规范性文件随意改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国土资源管理法定职责。

----国土资源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要秉持“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的理念,把群众是否满意、老百姓是否得实惠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在当前因土地矿产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积累较多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要大力开展土地矿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护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的同时,我们还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维护群众权益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搞好调查评价,加强监测预警,实行群防群测,强化应急管理,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2013年至2014年,审计署连续两年对14个省(区、市)矿业权进行审计。部党组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领域两大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住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势头。要坚持标本兼治,对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深化改革、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的笼子,尽快形成不敢、不能、不想腐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