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滨海湾新区变身“生命绿洲”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20-01-10

海风阵阵、白鹭齐飞、青青绿草、烂漫花海……这是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的最新景色。据悉,东莞新区甫一问世,就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规划和建设中,依靠“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格局,修复生态环境,引进新兴产业,使昔日荒滩变为宜居新城。

在实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东莞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2017年10月,成立滨海湾新区;2019年6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年-2035年)》,这是首个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由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城市发展总规。

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由长安新区板块、沙角地区板块、威远岛板块三大板块构成,总面积83.2平方千米,其中现状陆域面积51.8平方千米,规划建成后陆域面积60.3平方千米,是珠江口东岸连片待开发区域。

东莞新区山、海、河、林、田、草等生态资源齐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40多千米长的滨海岸线,但是由于近海,经常遭遇台风、暴雨侵袭,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规划之初,该区摒弃过去一些城市“重经济轻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生态建设先行,把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相得益彰的典型标杆。

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的“三部曲”思路,东莞新区针对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不利于植物生长等问题,积极探索“生态疗法”治理海岸带污染,着力修复海岸生态系统,建设滨海生态廊道,打造山海河林田生命共同体,通过更换土壤、压实土层、复绿,以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态改良,将原本的垃圾填埋场变成了生态修复区,还专门挑选了生命力强、适合大规模种植的番薯作为植被。

在推动绿化全覆盖的同时,东莞新区还开展了打捞沿海垃圾行动。针对近海海上垃圾较多,随潮汐、风向漂浮不定,海堤沿岸滞留废弃垃圾和水葫芦多,海水污染严重等情况,对海上垃圾进行持续打捞,共清除垃圾1600多吨,周边海域水质明显好转。

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鸟儿栖息,还吸引优质的企业“筑巢引凤”。目前,东莞新区已有紫光芯云产业城、OPPO智能制造中心、欧菲光电影像产业、天安AI+未来产业园等大项目签约落户滨海湾新区。

东莞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该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生态智慧宜居生态海滨特色新城,坚决做到生态环保理念提前介入招商引资环节,“项目建设到哪里、生态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对落地的项目设置门槛,新兴产业和绿色项目将是重要的“通行证”。□ (祝桂峰)